“互联网+党建”三网融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创新模式,构建党建“宣传共享”、“交流辐射、“学习提升”三大网络,并实现三网融合,促进党建工作由粗放到精细、封闭到开放、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升级。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强调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化带来的空前便利性、人们无边界的海量参与性,为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创造了无限多样。这对组织管理、主流思想文化的传播管控及信息透明监督等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怎样做好互联网+环境下的党建思政工作,将传统的工作形式与新的环境平台及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创新发展,是学院党委面对党建工作的新课题、新任务和新要求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通过多次的研讨和试点实践,学院党委确立了以下新的党建发展工作思路:一是通过“互联网+党建”团结一切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将有效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提高党建工作牵引力,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二是通过“互联网+党建”牵引联动。以党建之手牵引各方力量,较好地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降低党建工作成本。三是通过“互联网+党建”引领发展。面对知识的迅速更新和时代的快速发展,将党建工作引入“互联网+”是大势所趋,能有效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

二、主要做法

学院党委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互联网+党建”作为党建工作最重要的新抓手、新形式,与党建常规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三同协调”,构建并使党建工作的“宣传共享网络”、“交流辐射网络、“学习提升网络”三网融合,共同推进学院党建思政工作。具体如下:

  1. 构建党建“宣传共享网”

一是开通网站专栏搭建党建宣传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速度快的优势,以2015年学院官网改版为契机,在原有栏目设置基础上,增设或进一步完善了时政专栏、学院新闻、信息快讯、网上党校、校园文化等板块及党务组织宣传二级网页,主要以宣传展示学院及二级院系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动态和成效,转载党内法规及上级党委的最新言论,为学院党建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宣传平台。二是建设“党建+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2016年,在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分别开设了党建信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专栏,实时传达党委对党建工作部署和要求,陆续发布理论热点、党建动态及学习研讨信息100余条,受众达14000余人;如借助平台开设《“两学一做”大家谈》栏目;组织学院500多名党员多次参加微信平台“两学一做”知识竞赛答题等活动,收到良好学习效果。还组织全院1万多名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两学一做知识竞赛并获优秀组织奖;组织开展“最喜爱的大学校长”点赞活动,共1万多名师生参与。三是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网上服务平台。设立专项经费,制作专题网页,为教师提供各种信息和资源,积极探索以教学沙龙、思政工作坊、教学竞赛等形式开展工作,每次活动前都在网络平台上广泛倾听教师呼声、了解意愿、收集诉求,及时研判思想动态,形成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品牌。

2.构建党建“交流辐射网”

一是建立上下协调联动的党建带团建活动网络。积极采取QQ、微信、微博现代网络沟通交流手段,开辟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将党建活动及党的声音传播辐射到各个层面,尤其是团学工作方面。指引带动团学工作的方向和学生参与度,增强大学生对党的认识和向往。二是建立互通交融温暖的师生交流网络。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在网络平台设立书记、院长信箱,建立网上心语驿站、微信平台留言簿等栏目并专人管理,使党委班子成员和各基层党组织能时刻与广大师生保持交流沟通及师生之间的互联互通,及时了解、回复和解答广大师生意见建议及诉求;增强了党组织与广大师生群众的联系,增强了干部、党员、师生等之间的联系交流。

三是建立优势互补、线上线下结合的党建思政活动网络。通过互联网技术及交互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增强大学生的公益意识。在网上开展网络公益活动,推出清朗网络·青年力量携手五水共治 共享碧水蓝天”、“齐心服务G20青春建功‘十三五’”等网络倡议和主题博文征集活动;开展“清明祭先烈”网上祭奠活动等,加大线上“正能量”宣传。

另一方面积极建立线下公益志愿服务平台网络,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网络建设:目前学院建立了20多支由入党积极分子为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青年志愿者注册达6300多人,今年以来开展各类“新青年下乡” 、“百校联百镇” 等党建及公益服务近200次(项),如从2011年开始的,红马甲志愿者春节志愿帮务工人员网络购票就惠及7000多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另外,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学院党委直接参与组织,建设由“创业学院、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科技孵化园、浙江创意园”等“四创”组成的国家级“众创空间”网络,实现了思想引导、资金提供、网络平台、运营场所、知识产权、创业指导、人才中介等全要素的线上与线下服务结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网络、资源共享和社交网络。

四是建立资源共享、凝心聚力的党建带工建服务网络。教师思政工作为抓手,秉承服务教职工、丰富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宗旨,学院党委指导工会建立了摄影、羽毛球、网球、排舞、温州话等10多个业余文体组织的QQ群和微信群,发出“敬、静、净、雅,争做师德楷模”和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等倡议,通过线上互动,线下参与的方式开展活动,不断增强教职工教书育人的思想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实现了党建思政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共享共建。

3.构建党建“学习提升网”

一是推进学习型组织网络建设。针对95后大学生的特点,学院搭建以学院一级党校为龙头,学院网络党校、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浙江省干部网络培训学校等为补充的在线教育学习培训网络。如与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合作建立针对干部、党员及关键岗位人员的 “廉政教育与廉政文化建设专题网络培训项目”;每年中层及以上干部参加的“浙江领导干部网络学院”规定课时学习;引入社会网络课程平台“尔雅在线”的“通识文化课程”教学培训等,努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及全体师生的政治思想与文化素质。同时,积极发挥网络学习提升平台的在线学习、教学考评、培训管理、课程共享、交流互动等线上功能,最大限度满足干部、党员和师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这些在线学习平台能为全体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师生提供在线学习、考试测评、学习管理、资料查询、互动交流等系统、专业、科学的学习提升功能模块;每年实时更新100门数字化教学资源,今年来就有百余名干部及核心员工、500多名党员、180多名发展对象1000多名入党积极份子参加了在线学习培训,有效提升了大家的综合意识素质。二是充分发挥微平台互联学习提升网络。紧跟大数据时代步伐,在集团公司党委指导下,我们搭建以QQ/微信群等“微平台”为形式的学习提升交流网络:在所有的二级部门、院系、班级等都建立的QQ微信群的基础上,又按工作职能,建立了“杭钢先锋—工贸学院员微信”;党建QQ工作群、微信群;党总支(支部)书记QQ微信群;共青团工作QQ微信群;中层干部QQ群、微信群;工贸培训交流群等,定期向广大干部、党员和全体师生发送党建思政、形势任务、校园信息等等,让党建思政教育“无处不在”。同时及时建立各类专项教育活动的微平台并发挥作用,如各院系二级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QQ群、微信群、班级“推优”对象的党章学习微信群、工学结合实训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微信群等。

三、工作成效

学院党委创新打造“互联网+党建”三网融合模式,提高了党建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收到了良好效果。

1.全覆盖:进一步扩大了党建教育覆盖面。“宣传共享网”集管理、教育、服务、交流等功能于一体,以开放、便捷的方式,成为了党员干部群众了解党建信息的第一选择,延伸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开展工作的触角,创新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形成了全时、全域、互动的开放式工作格局。

2.添活力:进一步激发了基层组织活力。“交流辐射网”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架起了党委与团员、青年和教职工之间的桥梁,让党建工作“活”起来,精准贴近了师生实际。特别是微平台的建设,真正实现了学院党委和党员、师生之间的“亲密”、“即时”、“微距”互动,使党建工作时刻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带动力,有效扩大了党内民主,吸引了更多的师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提振了精气神,大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3.增实效:进一步增强了党建工作成效。“学习提升网”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注重落细落小、务实管用,进一步提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党的建设持续加强,深化了办人民满意高校建设。2016年2月,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来学院调研时,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给予充分肯定。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月亮视察我院指出:“学院是教育模式创新的引领者。”学院荣膺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浙江省唯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在连续两年蝉联浙江省47所高职院校第一。

四、几点启示

“互联网+党建”三网融合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要继续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

1.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投入,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创新模式。进一步明确党内各部门、各级组织的任务、责任,建立健全网上党建信息安全等工作制度,支持运用新媒体管理党员、服务党员、服务师生、服务社会。

2.加强队伍建设。抓好从事“互联网+党建”党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党务干部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实现党建专门人才和懂电脑、会网络的新型人才合理配置,不断提升网络党建工作水平。

3.健全特色服务。实施“三网”融合基础上,开展“点对点”“订单式”常态化特色服务,进一步提高党员、师生参与力度,使党建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